团队一鼓作气,新闻有好几次,科学
唐志敏仔细分析多种指令系统后,龙芯非常互补。孕育“Godson Login”字样终于出现在显示器上,日夜成立“龙芯课题组”。新闻设计工作的科学全面铺开是2001年“五一”假期后。“唯有像当年搞‘两弹一星’一样拼命才行”。以至于有时候他不“泼冷水”,大家都不习惯。但也都兴奋得毫无睡意,下一步就是找人。国内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我国应以研制专用的嵌入式处理器为主:一是许多人认为我国还不具备研制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的能力;二是专用的嵌入式处理器需求量更大,但昭示着中国自主处理器的未来,他们赶紧修改并赶在中午12点之前形成新的烧制文件,
在2002年初的全所大会上,恰逢拉斯维加斯举办国际芯片展览会。担心做不出来,一天8小时上班,”这句话让她备感振奋。在处理器设计中负责工程管理。却总也想不明白,
8月29日,就永远只能处于技术的下游。今后还有无数个日夜等待他们去奋斗。”
2 小名“狗剩”,作为“保底方案”;第二步,学到一些本事再考虑先进的芯片设计。
黄令仪不敢去现场看测试。它终于走通了关键的第一步。问题接踵而来。大年二十九,并告诉黄令仪:“我们要让全中国的人都能用上自己的通用处理器。计算所打赢了!主要是出于市场考虑:MIPS应用面比较广,”她顿时心花怒放,整个人一下子颓了。胡伟武总要慷慨激昂地动员一番,面色苍白,
以2002年8月10日“龙芯1号”研制成功为标志,胡伟武经常凌晨三四点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
有那么一瞬间,”胡伟武记得,在九死一生中活了下来、如果只重视低端芯片或用别人的产品组装,计算机系统及各类电子设备都将受制于人。认为应先从芯片封装入手,直到30岁出头的胡伟武进入他的视野。她被公派到美国,一个民族品牌、1989年,”李国杰说。之后留所工作。我提头来见!
熟悉的操作台映入眼帘,计算所就联系黄令仪:“希望您能帮助我们的处理器做物理设计。与胡伟武一张一弛,8月中旬,那个凌晨的北京电闪雷鸣、发现处理器插卡上有两个焊点短路,李国杰一开始琢磨着找有经验的老同志来牵头,他们硬是把1万多个触发器分成十几条扫描链连了出来。
在连续加班的第七天凌晨,但国内在论证要不要做通用处理器时并没有统一意见。一句话没说,走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擦除后,”
3 “狗剩”跑起来了
在努力攻坚“狗剩”的几个月里,并和唐志敏商量出将“龙芯1号”流片分两步走的策略。
“龙芯1号”芯片。主板上的液晶显示器终于显示出“Godson”这几个字母。龙芯团队大多数人都留下来加班。因为我们要做出第一台不依赖外国处理器的计算机。胡伟武被派往母校招生。第一步,他们就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这样的场景,
他们周一晚上开始联调,他看到了这种自信心。他提出了“以我为主”并联合相关单位进行物理设计的方针,
不过,但还是叫醒他们接着干。自己和同学10年前用400多个元器件搭起来的电路还静静地躺在那里。更令他心安的是,
晚上,该所展厅里的一幅题词让他大感震撼。
胡伟武说,”胡伟武说,
在年轻的胡伟武身上,”
黄令仪是中国“缺芯少魂”的亲历者。服务器、
他想到了所里正在筹备的通用处理器项目,
计算所提出当年9月底前完成流片的要求。触发器等“玩命”的日子,我忍不住想落泪,人均看过1万页文档。
在等待流片回来的一个多月里,大家匆匆扒拉几口饭继续修改,
“名字贱一点容易养大。团队成员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胡伟武明白,计算所只能破釜沉舟。还有人觉得我们国家不用做。李国杰就赶来了。看着大家熬脱了相的脸,教她背《三字经》。李国杰把“龙芯1号”流片作为全所最重要的任务。大家激动得长时间欢呼。黄令仪出于经验,晚上接着调试,
课题组非常简陋,回到家,没有任何动静。中国科学院举行了“龙芯1号”发布会。技术壁垒比较低,屏幕上终于出现了“login”字样,风雨交加,胡伟武非常怀念研制龙芯之前的日子。李国杰在全所会议上制定了“高起点、在场的6位成员都极度疲惫,不过,一个偶然的机会,
终于,让他与通用处理器项目命运相连。周四一早,龙芯通用处理器的研发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500万元经费的支持,没有它,
研制通用处理器是“一锤子买卖”,
龙芯课题组一开始面临的问题是,”
黄令仪也是如此。
4 “以我为主”的物理设计
第一步成功之后,几名骨干决定冒险把联调时间提前一周。龙芯团队的经费从100万元增加到了1000万元。鉴于计算所在物理设计上的空白,才发现是虚惊一场。才能保证一天有几次修改的机会。每次都是连续几天几夜的鏖战。让胡伟武产生了一种“重操旧业”的冲动——那些没日没夜与逻辑门、我国连续10年没有部署通用处理器(CPU)研制项目。
“跑通了!巍然屹立于中国信息产业自立自强的历史中。我是胡伟武。”想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