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中国高铁一公里耗一万度电”?官方:与事实不符
近期,网传针对网友关注的中国高铁能耗问题,中国铁路小编专门来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高铁公里官方采访了机车车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黄金,耗万解读复兴号动车组节能秘籍 为什么说中国高铁列车是度电节能、绿色、事实环保的不符交通工具? 中国高铁列车在节能方面突出表现为:一是控制牵引能耗。车体使用轻质复合材料,网传外形采用流线形头型、中国下沉式受电弓等减阻技术,高铁公里官方车体质量轻、耗万运行阻力小。度电二是事实控制制动能耗。采用复合制动技术,不符制动时优先采用再生制动,网传将车辆动能转换为电能回馈电网。三是控制辅助能耗。车内采用LED照明、变频空调、变频风机等节能用电设备,节省电能。 在绿色、环保方面突出表现为:一是污染物“零排放”。采用电力驱动,不产生有害气体,且运行中车厢污水污物通过集中收集处理,实现“零排放”。二是运行噪声低。采用列车低动刚度减振和多层结构阻抗适配、低频抗性多层吸/隔声断面结构等多种降噪技术,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噪声干扰。三是可再利用率高。在保证安全和舒适的前提下,中国高铁列车大量使用环保材料和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网传“中国高铁一公里耗一万度电”是否属实? “中国高铁动车组一公里耗一万度电”的说法偷换了概念,与事实不符。以现有CRH380A、CRH380B、CR400AF、CR400BF等4个8编组的主力车型为例,其轮周功率分别为:9360kW、9200kW、9750kW、10140kW,通过在京沪高铁(往返距离2636公里)达速350km/h运行条件下的能耗测试数据显示,其耗电量分别为:56931度、61861度、51364度、55490度,据此推算出平均每公里耗电量分别为:21.6度、23.5度、19.5度、21.1度。 由此可见,网传“一公里耗一万度电”,其实是将高铁动车组按轮周功率计算得出的每小时耗电量,错误当成每公里耗电量,偷换了单位时间与单位里程的概念。 网传“日本新干线一公里只耗43度电,比中国高铁能耗低得多”有何依据? 网传日本新干线比中国高铁能耗低,这一说法毫无根据,与事实不符。日本新干线16编组的500系动车组每公里耗电量43度,按8编组粗略折算后约为21.5度,而中国高铁列车每公里耗电量约为21.4度(采用以上4种主力车型测试出的每公里耗电量平均数),且前者最高运营时速为300公里,后者最高运营时速为350公里,中国高铁列车与日本新干线动车组平均每公里能耗相当。 相比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中国高铁列车有何节能优势? 相比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中国高铁列车能耗优势明显。中国高铁列车容量大、编组长,一次性可运输大量乘客,这种高效的运营模式使得单位乘客的能耗降低,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效能。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高铁列车人均百公里能耗仅为飞机的18%和大客车的50%左右。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规模经济效应显著,也有助于降低能耗。 下一步,国铁集团在高铁列车节能方面还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下一步,国铁集团将持续推进铁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研制速度更快、更加节能、更加安全的新一代动车组,巩固扩大我国高铁技术世界领跑优势。一是在新材料方面,将开发和应用更轻、更强的新材料,降低列车自重和能源消耗。二是在牵引动力系方面,将开发新一代的高效牵引系统,持续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三是在智能控制方面,将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载荷情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整能耗策略,实现更智能的列车运行控制。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离境退税政策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七问七答
- 套房凌晨起火 一家三口无法逃生 消防队及时到场救援
- 40余万元保住了,她刚跟假民警报了9位银行卡号 厦门真民警及时敲开门
- 薛兆丰昨携新书来厦叫卖 “奇葩”导师自爆网红成长史
- 警惕呼吸道疾病反季流行,疾控专家详解防控策略
- 福建省教师技能大赛中 厦门六中教坛新秀摘得“王中王”
- 厦农赞“测土配方施肥”:施肥少多了 果蔬产量倍增
- 厦门日报“啄木鸟”继续出发做提醒 这些道路和公共场所乱象该整改了
- 仲裁法再修:健全信息公开,防止“一裁终局”不公
- 厦门市交警为您解读20个出行细节 吁请市民注意
- 套房凌晨起火 一家三口无法逃生 消防队及时到场救援
- 男子拍卖古钱币遇骗局 民警潜伏微信摸清骗子套路
- 开滦集团钱家营煤矿冒顶事故已有2人获救
- 人行道井盖破损 窨井变坑人陷阱
- 厦门高校管理叫外卖有松有严 女生隔着栅栏和小哥“接上头”
-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五缘院区正式启用:引入高端人才打造人性化医院 一站式解决疑难眼病
- 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 厦门约五成小学生近视 教育部门或将在校园内进行光环境改造助学生改善视力
- 人行道井盖破损 窨井变坑人陷阱
- 曾见证龙头路熙熙攘攘的日常 这里装满老居民的记忆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