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实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家蚕是研究于黄重要的经济昆虫,在我国有5000多年的证实驯养历史,但其驯化起源地却长期悬而未定。家蚕来自西南大学的起源研究团队日前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绘就了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河中并证实家蚕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下游相关研究成果已由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地区
家蚕生命周期各阶段,研究于黄呈现出丰富的证实表型多样性。 (受访者供图)
“野桑蚕是家蚕家蚕的祖先,在长期的起源驯化和饲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地理特性的河中地方品种。”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代方银介绍,下游目前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的地区观点在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具体起源于我国什么地方依然存在争议,研究于黄特别是缺乏有力的生物学证据。
为此,代方银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历时4年,对1078份蚕种质资源进行了深度测序。这些蚕种质资源覆盖了世界“丝绸之路”各主要蚕区,包括47个野桑蚕、205个家蚕地方种、194个实用种和632个突变体,涵盖全世界家蚕代表性种质资源的90%以上。通过对其中的代表性资源进行单分子实时DNA测序,研究团队获得了广泛的家蚕遗传变异信息,绘制完成了首张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 (受访者供图)
“泛基因组图谱好比是家蚕的‘数字字典’,方便研究者像查字典一样探寻家蚕的表型和基因组密码。”代方银说,对泛基因组图谱的研究显示,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方种分布在进化树上家蚕分支的基部,为家蚕最早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提供了直接的生物学证据。此前在山西夏县出土的蚕茧等考古证据,也与这一结论相互佐证。
“除了证实家蚕起源地,这项研究还在突破家蚕育种瓶颈、推动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认为,家蚕超级泛基因组图谱有助于极大提升育种优良基因的挖掘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分子育种手段可实现设计育种,推动家蚕育种优良基因挖掘进入快车道。
(责任编辑:体育)
-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迟锐) 我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日照东港德胜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已经有一个多月,3月30日,记者从德胜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办理了50多笔业务,共向客户发放贷款近两千万。 “我们公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均薇)4月3日,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市党政军暨社会各界代表一起来到日照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瞻仰烈士纪念碑,悼念革命先烈,缅怀英雄事迹。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市委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林夕 通讯员 宋海峰)近日,全省外事系统表彰暨外办主任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市外事办公室被授予“山东省外事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市外事系统3人被评为“山东省外事系统先进个人”,其中1人 ...[详细]
-
视觉中国/图)半年收益,一日跌完!2022年11月11日至16日,债市急跌,债基和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大幅回撤。追求稳健回报的投资者一时陷入迷惘。与此相反,今年居民存款余额屡创新高。个人投资风险偏好度下降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王雪莲)今年以来,市科协围绕加强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系列活动,把科学理念、科学知识、科学方法送到青少年身边,让青少年体验到科技的魅力和科普的风采,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陈蕾)3月31日,日照日报社与日照尧王酒业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日照日报社举行。日照日报社社长胡全峰与日照尧王酒业集团董事长王承海出席了签约仪式。双方通过交流和沟通,就今后的深层次合作达成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锋) 今年,我市将在城西建设一座天然气加气母站,建成后主要向主城区和岚山区内的汽车加气站提供压缩天然气。 4月13日,市天然气公司证实了这一消息,今年,我市计划建设城西天然气加气母站、 ...[详细]
-
2023年2月2日,来自印度的客商拉贾右)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家玩具店铺内选购新华社/图)晚上10点半,列车上响起“义乌站”的到站播报,隔壁座位接着电话谈货期的人,拉着大号行李箱,步伐匆忙,随着乌泱泱 ...[详细]
-
本报青岛讯记者 张榕博) 记者从青岛市发改委获悉,总投资200亿元的黄岛至日照铁路交通建设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近日已通过铁道部审批,目前该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根据铁道部要求,该铁路未来将与胶济客运专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