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台青陈柏翰的成都“食”光变奏曲
中新社成都2月20日电 题:“斜杠”台青陈柏翰的斜杠成都“食”光变奏曲 中新社记者 岳依桐 电视循环播放经典台湾偶像剧片段,吧台外侧贴着阿里山、台青日月潭、陈柏成都垦丁等台湾热门景点简介,食光墙面用台湾夜市照片和众多台湾知名歌手的变奏CD装饰……近日,四川成都一家台湾美食餐厅内,斜杠来自台湾的台青“90后”陈柏翰端着餐盘穿梭在餐桌间,面带笑容招呼客人:“大肠包小肠和卤肉饭来啦,陈柏成都都是食光台湾特色,尝尝口味。变奏” 这是斜杠陈柏翰在四川开的第二家餐厅。餐厅一角的台青电子琴上架着麦克风,吉他挂在墙上,陈柏成都这便是食光陈柏翰演出的舞台。平日里,变奏他就坐在此处为顾客献唱台湾流行歌曲或原创歌曲。“我是老板、是主厨、是店长,也是驻唱歌手。”陈柏翰笑得爽朗。 从事音乐行业已有10多年的陈柏翰曾在台湾发行过个人专辑。2018年,他带着音乐梦“登陆”,辗转广东、福建等地,最终选择扎根四川,并在德阳创立音乐工作室,既做原创,也做培训。 2024年,陈柏翰开始勇闯新赛道——餐饮。在他看来,音乐和美食都是两岸交流不可或缺的元素。“我想让更多大陆朋友了解台湾,也想为在川台胞提供一个想家时的去处。”陈柏翰回忆,为做出地道台湾口味,他曾跑遍市场寻找食材,反复调试烹饪配方。“开业前,光是卤肉饭我都做了几百次。” 翻看菜单,盐酥鸡、米血糕、甜不辣等台湾特色美食一应俱全。所有菜品都按台湾做法原味呈现,仅对辣度稍作调整。主食系列被命名为“甲霸”,在闽南语里是“吃饱”的意思。谈及餐厅设置的各种巧思,陈柏翰解释说,希望能用美食和流行乐,为顾客复刻“宝岛记忆”。 餐厅左侧墙面上,陈柏翰亲手挂上写着“两岸一家亲”的布幅。他告诉记者,这是自己来大陆多年的真实感受。“我经常参加两岸交流活动,去过大陆很多不同的城市。”陈柏翰感慨道,“交流其实很简单,一碗卤肉饭、一首歌、一次旅行,就能拉近心的距离。” 除了向大陆朋友介绍台湾美食和音乐外,陈柏翰还坚持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记录自己在成都创业、生活的视频。视频里,他漫步春熙路、太古里、东郊记忆,在路边摊吃一碗裹满红油的面条,在夜市品尝各类四川特色小吃……“希望通过我的视频,能让更多台湾人看到真实的大陆生活。” “从台湾到成都,我始终感受到一种奇妙的连接。”陈柏翰告诉记者,这些年的经历也为他提供更多音乐灵感。在原创歌曲《回家吧》中,这位“斜杠”青年深情写道:“我知道,有你们在的地方,那就有路能够回来”“不管我们奔波到哪都会想家,心里面的那些牵挂永远是家”…… “四川最吸引我的就是浓浓的人情味。”谈及未来,陈柏翰踌躇满志,“我靠自己创业已经在这边买车买房,未来希望能开更多店,成立自己的品牌,让更多大陆朋友品尝到正宗台湾美食,听到我的音乐”。(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台青话融合)台青“登陆”化身“创业导师” 构筑台湾创客“筑梦家园”
- 【青听·两岸】“台湾女婿”谈大陆安家: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
- 个个都是“显眼包”!中华文化魅力在台青身上散发着青春光彩
- “节日里我忙着补货”
- 台湾“咖啡大叔”新疆创业记:以“咖”会友见证行业变迁
- “台二代”坚守匠心大陆打拼:广阔市场有更大发展空间
- 台湾建筑师的乡建乡创“药方”:“最重要的是人”
- “Z世代”台青的选择:栖居于小城 成长于公益
- 商务部回应对台贸易壁垒调查进展情况
- 台青“Z世代”:希望走遍大陆 做两岸青年沟通交流的桥梁
- 厦门出台大陆首部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法规 台胞点赞:“职通”两岸 天地更大
- 台湾青年在海峡青年节中的角色转换:从参与者到组织者
- 丽江市委对台工作会议召开
- 台青音乐制作人:歌声牵动两岸情
- 台湾伉俪推广音乐30余载:“不亦乐乎、欲罢不能”
- 台湾萌妹做新媒体达人:向全球年轻人解码中华文化
- 针对美台勾连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发出严厉警告
- 福州“青年创业就业实训基地”揭牌 助台湾青年在榕发展
- 两岸青年创业就业交流活动举办 在榕台青分享创业经历
- “法融两岸 法育未来”模拟法庭 助力两岸青少年法治成长
- 搜索
-